糖尿病人这样吃面条,好吃健康还不升糖
面条,是我国主要的主食选择之一。可是得了糖尿病后,吃面条就不能任意而为之了。确实有些糖友吃完面条,餐后2小时血糖相安无事;而有些糖友吃完面条后,餐后2小时血糖上升很快。
曾经有一个白领糖友,说自己每天中午就吃一碗面,没吃什么其他食物,并且吃得不多,可餐后2小时血糖依然超标。
再问这位糖友“是不是在下一餐前还会感觉很饿?”
他说:“是啊,是啊,小诺你怎么知道?”
请听小诺为你细细道来……
不同面条的血糖生成指数对比
上面表格中,可以看到血糖生成指数最低的是强化蛋白质的面条,只有27。这种面条常见于高筋面粉,它筋力好,适合做面包、馒头、饺子和面条之类需要卓越韧性和弹性的食品。而低筋面粉蛋白质含量低,质地松散,适合做不需要韧性的食品,如松脆的饼干或松软的蛋糕。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食品营养与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在自己的搜狐博客中专门讨论过这个问题。她指出,90年代的研究发现,如果把面粉中的面筋蛋白去掉,面粉产品的消化速度就会加快,血糖反应就会显著升高。
换句话说,蛋白质去掉了,面食品就消化太快,淀粉快速地分解成葡萄糖,一窝蜂地挤进血液,当然就会引起比较高的血糖峰值,这对于需要控制血糖的人来说是相当不利的。
另外,质地太松软,也会加快消化速度,比如蛋糕之类,血糖反应都很强烈。
在不加添加剂的情况下,面粉中的蛋白质含量越高,它的韧性和弹性就越好,拉伸和煮制的时候越不容易断条,口感也就越筋道。
面条怎样吃,餐后2小时血糖更稳定?
如上所述,准备吃面条前,可以考虑以下的措施:
1.选择蛋白质含量更多的面条 。通常蛋白质含量在11.5%以上者就可以称为高筋面粉。因此,每100克面条中含11.5克以上的蛋白质是属于蛋白质含量高的面条,在想吃面条的时候,可以适当选择。
下次买面条的时候,记得先看营养成分表,看看该面条的蛋白质的含量就知道怎样选择了。
2.亲手制作蛋白质含量高的面条。为提高面粉中蛋白质含量,我们还可以用鸡蛋和(huo)面,蛋清的蛋白质能增加面条的筋力,而蛋黄中的卵磷脂能让面条口感滑爽,也能起到减少黏连的效果。
3.把面条韧化处理。这是范志红教授在搜狐博客中提到的一个概念:韧化处理(annealing)。就是先把淀粉类食物加热到接近糊化温度的时候,然后取出冷却,冷透之后再加热,就很不容易煮烂。
比如说,先把面条加热到半熟,然后捞出来放冷水中,低温冷凉。冷透之后,继续放在锅里煮,就不容易煮烂了,口感比较弹牙。
这个方法能使淀粉分子发生重新排列,质地更为紧密,慢消化淀粉比例上升。吃了之后,消化速度会比较慢,对于控制餐后血糖上升比较有益。
4.给面条加点料。我们多次提过:糖尿病的饮食控制并不是要吃得越少越好,而是要科学搭配饮食,平衡营养。文章前面的白领糖友之所以吃完后面食后血糖高,而下餐前感觉饥饿,就是因为营养太单一,只吃了含碳水化合物的面食,而缺失了蛋白质和蔬菜的搭配。
所以,解决办法就是给面条多加点料,如加个鸡蛋,加点瘦肉,还搭配一些新鲜蔬菜。加入这些材料后,不但能帮助控制餐后血糖,还能延长饱腹感,同时丰富整顿餐的营养均衡。
责任排版:糖护士-小宋
图片来源:摄图网、糖护士